紹代縣的邊靖樓,它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大的磚木結絕樓體,被長城專家譽為“萬里長城第一樓”,但知名度卻不高。
邊靖樓始建于明洪武七年(1374年),航拍下,邊靖樓外觀雄偉、高大、古樸,它的樓基是非常高的,上面梁架為全木結構,非常的精巧,結構嚴密,代表著古代工匠最高的營造技藝。
邊靖樓是雁門關景區(qū)的組成部分,這里體驗的是明代雁門關邊塞風情。
當時的雁門關被譽為“中華第一關”,以“險”著稱,它是明代萬里長城上的重要關隘。與寧武關、偏關合稱為“外三關”。所謂的“三邊沖要無雙低,天下九寨第一關”,就是指這里,雁門關為三關之中最為重要的。
邊靖樓是可以上去游玩的,站在城墻上吹著涼風,想象一下古時金戈鐵馬的戌邊歲月,感受濃濃的歷史厚重感。
據(jù)說,中國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,都從這里出去,像漢元帝時期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,還有北宋時期楊家將,也曾代縣鎮(zhèn)守過雁門關,還有漢代的李廣、衛(wèi)青、霍去病也曾在這里北上抗匈奴……這里的歷史的痕跡真的不少。
邊靖樓歷經(jīng)數(shù)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沖擊,至今仍然完好無損,這跟當時工匠的木構營造工藝有關,據(jù)說中國這種斗拱的建筑,能有效是吸震,每次搖動,都會讓建筑咬合得最緊湊。
代縣,位于山西東北部,雁門關下。西漢時為廣武縣,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金俱稱雁門縣,是山西有名的"民間繪畫畫鄉(xiāng)"和"民間文化藝術之鄉(xiāng)"。
邊靖樓為代縣的鼓樓,他在代縣城市正中心,在馬路的盡頭,為高聳的古代城墻。
城墻還有高大的城樓,里面還有甕城,當有敵人進攻時,可以進入甕城,現(xiàn)將敵人擊殺之。
代州古城位于雁門關下,滹沱之陽,南控中原,北鎮(zhèn)云朔。史稱中原門戶、北門鎖鑰。
代州古城繼承了中國古代“背山面水、四方為城”的筑城傳統(tǒng)。
看看古代仍然保存很完整,共有四座城門,分別為熙和門、迎薰門、康阜門、鎮(zhèn)朔門。
因為代州城市整體形制規(guī)整,又稱臥牛城。
現(xiàn)在邊靖樓樓上還懸掛著明代“聲聞四達”、“威鎮(zhèn)三關”、“雁門第一樓”等三塊牌匾。
因為牌匾長十米,高三米,據(jù)考證,目前為亞洲第一巨匾。
關于代縣邊靖樓,原意為靖邊安民的意思,在中國古代守望敵人,通常是擊鼓聯(lián)絡信號,指揮作戰(zhàn)的軍事設施一般都是設在鼓樓上。
